•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新闻中心 > 经贸信息
  • 让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水到渠成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与欧洲中央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保持不变,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协议有效期三年。九月底,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老挝银行分别签署了在两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再次续签,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双方金融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将有利于中哈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

    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延续增长态势。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支总体平衡,全年累计净流入4044.7亿元。

    据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累计与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在十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选择在这个时间签署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存在多个方面的背景和原因。首先,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大幅增长,此次签署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跨境清算结算。其次,今年美联储已经连续三次加息75个基点,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紧,全球还有大量的国际贸易与跨境投资需求,此次签署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此外,近年来,中哈、中老贸易投资合作不断加强、政策对接不断深化,这是此次人民币合作备忘录签署的另一重要背景。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认为,中欧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提供短期的流动性,稳定汇率,降低成本,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了本币互换协议的机制,不用去绕第三方,不愁拿不到结算货币,可以直接结算,它对贸易便利和短期流动性有很大意义。汇率预期稳定,有利于企业做出投资贸易的决策,也有利于微观主体盈利,防止汇率变动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货币互换可以省掉汇兑费用。另外,在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时候存在一个比例,未来这种比例会对货币的汇率形成一种引导或预期,有一定的锚定作用。”胡麒牧说。

    今年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实施了包括能源禁用和出口管制在内的一系列金融制裁措施,限制俄罗斯使用SWIFT系统,倒逼俄罗斯建设自己的替代系统。“主干道不允许走,就要建另外的旁路,新修金融的基础设施。这些替补的金融基础设施,如果大家走得多了,它也可以作为未来投资贸易交易的渠道之一。”刘英说:“美元霸权给其他国家的金融稳定带来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签署备忘录有助于稳定全球的金融市场,推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为全球的经济增长注入核心动力。”

    刘英认为,人民币清算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一方面有助于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外国企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结算和跨境投资。她说:“从贸易结算到金融市场的投资货币,最后再到各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储备货币里,经过三步走,从周边到区域,再到国际化,将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占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互换可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胡麒牧认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基本上都用美元标价、美元结算,未来在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下,大家都使用本币结算。这样一来,既绕开了美元,也加大了人民币的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一定推动作用。”

    “当前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的央行占比持续走高,全球的紧缩都仍在继续。在这种背景下,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人民币汇率承压,我们更加倾向于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尽可能多地使用人民币,以减少不必要的汇兑损失”,刘英说,“如今中国人民银行有25个指定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各种金融基础设施都在逐渐完备,人民币在长期都将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我们期待与更多的国家进行货币互换,在中国经济崛起、贸易投资增长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