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新闻中心 > 经贸信息
  • 中非携手共促旅游业重振

    在全球旅游业仍未全面复苏的背景下,携手合作是中国和非洲国家旅游业界的不二之选。

    近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旅游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和非洲国家旅游合作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中非旅游合作机遇与前景”为主题,旨在分享中国和非洲旅游业抗疫举措和重振经验,探索中非合作机遇,助力中非旅游交流与合作和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来自中国、贝宁、喀麦隆、加蓬、科特迪瓦、塞内加尔等6国旅游主管部门、研究机构、旅游企业代表与会。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张维国在致辞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面对疫情,中非双方相互支持、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深度诠释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真谛。中国将与非洲加强旅游领域的交流互鉴,推动互利合作,与非洲朋友加强合作需求对接,共享中国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使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中非人民。

    塞内加尔旅游和娱乐部秘书长马马杜·巴西鲁·纳迪亚耶在致辞中表示,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在各种领域都至关重要,旅游业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塞内加尔高度重视旅游业,将其写入《振兴塞内加尔计划》,积极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在这一计划下,塞内加尔愿持续深化塞中旅游交流与合作,落实好各项合作共识,让更多中国游客到塞内加尔旅游,积极促成中非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同时,他代表与会的非洲国家表示,将与中方一道,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达喀尔宣言》的指引下,持续推动非中关系深入发展。

    在主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分别介绍了各国旅游资源和发展优势,分享中非推动旅游业复苏发展的经验举措,为中非旅游交流与合作提供政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非旅游合作远不止“客源地中国+目的地非洲”这么简单。不断增长的贸易投资、人文交流和国际合作为中非旅游交流和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商务旅行、教育留学、人文交流和观光休闲旅游者在体验美丽中国和了解当代中国的行程中,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往来和多层次多样化的双边合作。缺少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非洲人民的参与,全球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不全面的,世界旅游共同体的建设完善也是不可想象的。稳步恢复增长的中国出境旅游将为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旅游业提供新机遇,以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建设世界旅游新格局,更好地惠及包括20亿非洲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推进更加便利化的旅行政策和更高品质化的旅游接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中非旅游交流合作正在从政府推动阶段稳步走向市场推进阶段。”戴斌表示,中国旅游研究院愿意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各国的旅游政策研究、市场推广、教育和培训、接待服务等部门机构的合作,通过数据交换、专题研究、会议论坛、专题培训以及“欢迎中国(Welcome Chinese)”海外认证项目,有效提升非洲各国在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非洲各国的旅行服务、住宿、零售、餐饮、文博场馆、景区和度假区等旅游机构开发更有针对性的产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各国旅游业者也表达了同样的心声。喀麦隆旅游与娱乐部合作处主任希望通过优化旅游行业标准、强化公共投资、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喀麦隆旅游。喀麦隆坎普马安国家保护区妇女联盟主席雅克琳·翁朵则希望通过开展中文培训教育活动,缓解中文在当地旅游目的地中的使用程度不足的问题。喀麦隆全非旅游市场推广者克莱伯·毕布姆表示,非常欢迎中国游客的到访,喀麦隆将进一步在加强旅游推广、改善旅游产品质量、回应游客需求等方面做努力。

    科特迪瓦旅游部旅游和酒店产业总司长法加马·克洛博士表示,科特迪瓦将以跨产业的方式发展旅游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促进非中旅游合作。科特迪瓦国家酒店产业联盟主席洛洛·迪比则直言,如今非中旅游交流合作已经进入新阶段,私营旅游部门将为非中旅游合作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