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新闻中心 > 经贸信息
  • 中外学者共议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

    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中华大地上生动实践并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从蓝图变成实景,给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取得沉甸甸的成就。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的未来”国际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英国、罗马尼亚、印度的十余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展望其未来前景。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休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一带一路”是中国共产党携手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二者目标一致、本质相同,具有内在的逻辑同一性,体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息息相通、美美与共。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张吉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更属于世界,顺应了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十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硕果累累,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各方共同打造的国际公共产品,前景广阔,前途光明。

    在特别演讲环节,罗马尼亚前总理阿德里安·讷斯塔塞表示,如何提升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水平,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这个宏大的命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对此的不同理解,以及多元化的现代化模型和范式,应当考虑共存发展。阿德里安·讷斯塔塞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不仅会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更会惠及上百个共建的国家,倡议的实现需要各国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共同参与推动。

    “‘共商’解决了怎么建的问题,‘共建’解决了谁来建的问题,‘共享’解决了为谁建的问题。”在发改委社会司原司长欧晓理看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秘诀”。“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等多个领域,沿线国家虽然文化差异大、发展水平不一,诉求也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是欠发达,对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诉求强烈。基于此,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充满生机活力。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鼎鑫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助推了“一带一路”建设。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将欧亚大陆连接在一起,推动了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广泛且深度的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继续探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场景。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全方位、立体地融合为世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模式和实现路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国合作已经成为开放的区域主义在当代最生动的实践。

    “‘一带一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好的国际实践。”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梁昊光强调,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构建新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全球经济治理、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将会给世界创造更多的机会。对全球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避免了零和博弈和文明冲突,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将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权国家探索出发展新模式。

    会上发布的《过于离谱——“中国崛起顶峰论”批判》研究报告用事实和数据批驳了当前在世界上尤其是西方世界舆论中关于“中国发展、中国崛起已经见顶”的错误论调,并指出,“中国崛起顶峰论”事实上是20余年来“中国崩溃论”在新形势下的翻版。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廖群指出,“中国崩溃论”欠缺严肃、认真和科学的数据和事实呈现,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逻辑性的推理,其鼓吹者缺乏对于中国真实情况的了解,更无法以宏观、哲学与历史的视野认识中国崛起的必然性,这一论调注定屡唱屡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