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将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暴露出来。比如,提单等国际贸易单据无法及时送达收货人,导致无法提货。或者出现不是收货人的单据持有者冒领货物的现象,导致货权纠纷,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为此,国际商会于2020年开始呼吁各贸易参与方使用电子贸易单据解决单据流转问题,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同时,降低跨境贸易成本,减少欺诈风险。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超过90%的贸易单据仍是纸质单据,包括提单、仓单等。其主要原因是很多国家的法律只认可纸质单据和原始签名的效力。统计数据显示,一笔国际贸易业务大约耗用240张各类纸张,其中约有35份文件会被重复打印,在不同的环节提供给不同的贸易参与方,提单占30%~35%。麦肯锡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在国际贸易中全部使用电子提单,将节约65亿美元的成本。如果将电子提单的使用延伸到金融环节,将节约70亿美元的成本。同时,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还可有效促进全球贸易增长。
近年来,国际商会致力于推进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工作,希望在2025年实现25%的提单和仓单数字化流转,在2030年实现100%数字化流转。我们提出的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是指将国际贸易单据包含的信息加工为数据,在可靠的环境下对这些数据进行提取、重组和重复使用,形成不同的数据包,并准确地送达每一个贸易相关方。推进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形成统一标准。希望各国能够尽快达成共识,形成一个全球通用的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标准。二是打造可信的电子传输环境,确保国际贸易单据及相关文件的真实性、不可复制性、不可篡改性等。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即帮助相关国家提高使用电子贸易单据的能力。前不久,国际商会为10个东南亚国家举办了一个能力建设培训班。
当前,中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希望在数字经济领域推进多边合作。过去两年,国际商会多次与中国商务部、亚洲发展银行合作开展能力建设项目,取得一定成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围绕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2023年12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应用。我们期待见证更多积极进展。